唐天源 西藏寫生照
唐天源,本名唐波,1961年出生于北京?,F任中國西藏美協副主席,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,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教授,上海虹橋畫院院長。
《雪域勝境》原圖
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受贈的中國高原畫派畫家唐天源先生的山水畫《雪域勝境》
33x259,2013 鏡泊湖全景圖
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分枝,主要是由文人畫發展起來的,全部用墨色來畫,以用筆,用墨的技法為技巧,墨分五色(濃、淡、焦、干、濕)。
此鏡泊湖寫生畫作,唐天源立意雋永,氣韻生動。畫到盡興處,宣紙長度不夠,仍接上不同品類的紙繼續創作,作畫過程是何等的酣暢淋漓!
該畫筆法層次分明、豐富,充分發揮了水墨的暈染作用,畫作清麗素雅,清氣逼人,達到“水暈墨章”而“如兼五彩”的獨特藝術效果。蘇軾曾經說過:“平淡乃絢爛之極也”。當繪畫簡約到純粹水墨語言,而色彩淪為“補筆墨之不足”的輔助地位時,則要求中國傳統書畫中的基本構成元素“點、線”的質量,要厚重到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的境界。
畫中,唐天源以水墨的暈染、線條的穿插,抒寫云山四起,用筆干凈利落,用墨冰清玉潔,水墨渲淡描繪出畫中有詩的意境,表達了澄懷觀道,對于生命、自然的體驗和品味。正如趙孟頫先生曾寫道:洗盡鉛華塵埃定,吹盡黃沙始見金。凡畫至此,定臻妙境。
35x286,2014 十八羅漢歡喜圖頌
唐天源白繪道釋繪畫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作品以家喻戶曉的十八羅漢為表述對象,首先,從人物造型上看:有別于傳統制式化、相對呆板的造像模式,改為更加符合現代審美、便于大眾接受的人物造像,把原來高高在上的仙佛請下神壇,步入人間,作者充分運用“緣物寄情”的表現手法,以普通大眾的審美視角來展現眾羅漢的一顰一笑、一舉一動。畢竟未必人人都會頌《金剛經》,但大多都知道《西游記》,從而更直接地傳播出他們功德圓滿時的喜悅之情,幷使其與主題的“法喜”內涵緊密契合。
其次,從繪畫技法上看:白繪,屬于白描的一種,但高于一般的白描技法。白繪,講究“寫”,即書法用筆,既然是書法,當然就只能有腹稿,不能打底稿,否則線必“滯”,少靈動,說到這里,“吳帶當風”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。觀此圖線條用筆,幾乎涵蓋了傳統書法的全部——草書的力量、行書的韻律、楷書的剛毅、篆書的柔美、隸書的流暢。運筆揮灑自如,線條繁而不亂,布局張弛有度,如無深厚的傳統書法研習功底,是不可能實現的。
第三,從人物的造型和呼應關系上看:結構嚴謹、比例準確、呼應合理。大家不要忘記:這是不打稿的徒手白繪,全部創作過程中不能有一筆“敗筆”,否則前功盡棄!完全有別于寫意、抽象、變形的作品,其難度之高,可想而知。最后,從整個畫面的豐富性上看:整個畫卷集中體現了中國畫人物、山水、花鳥、走獸等多類題材;十八個人物外加十六件佛家法器;暗含“風調雨順”、“福從天降”、“延年益壽”、“順風順水”、“吉祥如意”等多重福祉;其學識之淵博、構思之精巧、立意之高遠可見一斑。
錢君匋(1907~1998,著名篆刻書畫家)曾贊嘆道:“天源的佛教畫卷,有幾點值得稱道,其一是巨幅長卷,徒手繪制,不打底稿,足以顯示其扎實的線描技巧。其二是人物情節的構造。古往今來畫羅漢的名作基本都是單幅獨畫,罕見三五組合的群像。而天源以浪漫主義的表現形式、夸張的手法、生動的構圖、多變的線條,將嚴肅的宗教人物表現得生動活潑,具有濃厚的民間色彩和生活氣息。畫中人物之間的呼應及邏輯關系,處理得十分自然,給人以豐滿、完整、和諧、精致的視覺感受。其三是羅漢的形象塑造。天源打破了傳統宗教題材靜態造型和過于刻板的表現形式,憑自己扎實的傳統繪畫功底和對線描藝術獨特的領悟力,精細刻畫了不同的羅漢形象,或坐或臥、或俊或奇、或群戲或獨思、或捧瓶或握花,形象各異,多姿多彩。應該說天源對線的領悟、把握、運用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?!?/p>
59x96,2012 高原紅 草原情
天朗朗云依依,高原紅草原情?!案咴t”原指長期生活在高原地帶的人們,面部紅斑。而這里特指畫中身著紅裙的牧羊女。一抹紅色亭亭玉立在初秋的蒼茫中,格外亮麗擊中人心。
草原情,既有畫中姐弟之情,又有對草原牧羊女自由自在、美好中帶著一絲野性的傾慕之情。觀此畫,似乎進入了與牧羊女相遇時刻:最近的小羊感覺到有人前來,好奇扭頭,并停下來了,不再跟隨羊群向前。牧羊女回頭一望,發現弟弟有維護姐姐,驅趕之意,立刻伸手要拽他衣角。牧羊女的愛意柔情,在畫作中彌漫。
誰不向往幕天席地,無拘無束成為大自然間最純粹的個體:長笑當歌、肆意揮灑。在草地撒野與孩子嬉戲,在馬背馳騁追逐最美麗的姑娘。
放牧青春,情歌不老。
(作品待續)
畫至真時,大道天源。唐天源,以“自我完善,心悟中源”為繪畫思想核心,以佛教題材為主體的人物畫,以線條表現為主的白描手法,具西方寫實、透視、色彩感的山水風景畫,以形傳神、夸張而不失真實的造型手段,強調詩般意境的審美情趣。
作品《晨光曲》獲中國人民解放軍1980年版畫展優秀獎,《高原情》人物組畫獲第五屆“中華當代書畫藝術展”銀獎,《天籟和諧》高原后重彩山水畫入選“全國第三屆中國畫大展”。
畫作被中國駐日本等多國大使館、中國宋瓷博物館、孫中山故居、上海市檔案館、宋慶齡陳列館等多處收藏。受邀為普陀山、峨眉山、陜西法門寺、重慶華巖寺、四川廣德寺、香格里拉松贊林寺等名剎古寺作畫。受邀為第二十七屆世界佛教徒聯合大會,創作《凈土朝宗》巨幅白繪壁畫。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美展和文化交流活動,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為其出版《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——唐天源》等多部個人畫冊。